找到相关内容513篇,用时7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平民化观音,亲切而自然

    居多,面容庄严而肃穆,而公元十世纪的宋代以后,出现了各种式样的自在形象,观 音从神坛走向芸芸众生,其“游戏”姿潇洒、自然(如图  ),表情柔和, 令人产生无比亲切之感;二是由于宋朝市民阶层的兴起,观音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31856034.html
  • 天宁寺五百罗汉

    艺术享受和心理慰藉。  东西罗汉堂的五百罗汉各分四排,均为姿,每尊高1米左右,全身贴金,蔚为壮观。他们或俯或倚,嘻笑怒嗔,有的慈眉善目,妙相庄严;有的怪诞狰狞,动作不凡;有的伸足屈膝,打坐箕踞;有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75256484.html
  • 玛哈嘎拉智慧护法

    劫火上扬,须眉似焰炽燃,头戴五骷髅冠,有半金刚杵及蛇饰,以鲜血人首作颈炼,蛇饰骨饰遍身庄严,下着虎皮裙。雄姿焕发,英勇威猛,以如意姿,住于莲花曰轮尸座之上,四周烈焰如劫火燃盛。   现忿怒相是为降服...免除业障,特别是瞋毒所造的业。  玛哈嘎拉也被认为是三根本的化身。呈现忿怒相乃降服自身心魔,象徵无畏,无踌躇,自然而一贯地为众生之解脱与利益而工作。无异是慈心丶悲心之显现。以不畏之姿站立在火焰中象徵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0456772.html
  • 唐卡中的佛和菩萨

    。  唐卡中常见的十六罗汉、大成就者及历代藏王、上师高僧等形象,基本是按人的形象特点绘制的。因此比较好认,唐卡中神佛的形象还可以根据肉身的颜色、服饰、姿、手印、标识等来区别,当然这还得具备一定的佛学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94058472.html
  • 唐卡之中的佛和菩萨

    大慈大悲的菩萨,能救众生于水火。唐卡中常见的十六罗汉、大成就者及历代藏王、上师高僧等形象,基本是按人的形象特点绘制的。因此比较好认,唐卡中神佛的形象还可以根据肉身的颜色、服饰、姿、手印、标识等来区别,当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00558496.html
  • 从垅圩图山说起

    这是云南佛教考占的一次重大发现。  这批石刻造像,最大的高6l厘米,小的仅3厘米。形态各异,有姿,有立像,有单体,也有合龛,雕刻手法有浮雕、圆雕。佛部造像中既有大日如来,也有释迦、弥勒,宝生、阿弥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05158549.html
  • 天宁禅寺景观:五百罗汉

    东西罗汉堂的五百罗汉各分四排,均为姿,每尊高1米左右,全身贴金,蔚为壮观。他们或俯或倚,嘻笑怒嗔,有的慈眉善目,妙相庄严;有的怪诞狰狞,动作不凡;有的伸足屈膝,打坐箕踞;有的拄杖睁目,合十摊手;有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81359044.html
  • 佛教艺术——佛像特点

    法物、姿有所不同,衣饰、背光、莲座有所变化而已。佛像的相貌、神态就是:安祥、静穆、崇高、完美。   菩萨像特点菩萨像可分两类,第一类侍立菩萨:如释迦牟尼身旁的迦叶、阿难尊者,阿弥陀佛身旁的观世音、大势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05864565.html
  • 佛光寺唐代弥勒彩塑

    上,而弥勒佛且是两腿自然分开垂地,两足皆赤,各踩莲花一朵,弥勒的姿为倚(善跏座)形式。弥勒佛螺旋卷发,头顶肉髻高高突出,面部丰润,眼睛饱满,炯炯有神,细弯的长眉,显示了佛的端庄慈祥,前额宽广,中有...当然在此之前,交脚只是佛与菩萨的一种姿,不专指弥勒,但中土从北凉以后交脚弥勒已成定式。北凉时期至南北朝时的敦煌、云冈、龙门、天龙山等石窟中出现了大量弥勒佛菩萨造像。有七佛一菩萨、有单独供养的、有在...

    竹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0665490.html
  • “引路菩萨”与“莲花手——汉藏持莲花观音像比较

    雪域的保护神,而执掌政权的藏王成为观音在现世的化身。   藏传佛教造像于6~7世纪出现了一种或立或姿的持莲花菩萨,其流行区域之广、延续时间之长,几乎在西藏的每一处寺院都可见到。佛教图像志中,对于持莲花...样式出现时,这位“莲花手”或“莲花王”就会具有与供养像法相应的图像学名称[2]。  “莲花手”观音在发展演变过程中,从造型规律上说,吸收了印度传统艺术中的姿态,如各种样式的姿和动感的立姿,尤其是手印,...

    李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85468804.html